说到这里,徽宗“哈哈”一笑,完全不顾高槛此时心中的感受。扫视群臣,又说道:“想必两年前,在坐的各位卿家有不少人是与我一样的想法吧?可是,现在大家应该对他刮目相看了!青州三山之乱,便是这个‘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高统制所平定!他曾经对我说:他要成为大宋之栋梁,平贼灭寇,保大宋江山永固。当初我只以为他是狂妄之言,如今看来,他的确是有些才能的。”
听到这里,高槛微微一愣,心道:“这句话他倒记得清楚。”
他自然记得,这是上次见到徽宗时,自己为了讨要徐宁所说的豪言壮语。虽然原话并非如此,但意思差不多。
“好!我大宋就是需要这要的忠臣良将!高太尉父子二人一心为大宋,忠心可嘉!此乃皇上洪福齐天!”
童贯冷不丁起身唱喏,大声说道。
其余众人纷纷起身附和,只有宿元景,微微犹豫了一下,但最终也站了起来,与众臣一起附和。
徽宗仿似甚是满意,示意大家坐下。然后看向高槛说道:“高卿,我曾与你父亲说过,会对你委以重任。”
童贯说道:“万岁,我朝虽与辽国订有澶渊之盟,但两国边境从未真正太平。辽国占据我朝燕云十六州,对我朝国土虎视眈眈。蓟州境内,时有辽人越境劫掠。抢夺财物、牲口也还罢了,就连壮年男子,年轻女子也一并抓去,供其奴役。多年以来,弄得蓟州边境百姓民不聊生。臣以为,高统制雄才伟略,有为君分忧之志,若能委以蓟州兵马司统制一职,则蓟州边境无忧,百姓幸甚,大宋幸甚。”
高槛心中一跳,童贯想要将他调去蓟州,分明是包藏祸心。看着是升官了,其实是将自己置身险境,让自己去与辽人作战。他一心想组建高家军,在白马镇全心经营,如今高家军初具规模,若是一句话调去别的地方,自己的努力岂不是给别人做了嫁衣?
于是他唱喏道:“万岁,微臣才疏学浅,尚少历练,若调去蓟州,恐有负圣望。万岁若真觉得微臣有可用之处,便让微臣继续留在白马镇。微臣矢志打造一支精兵劲旅,他日为保我大宋江山杀敌灭寇,建立功勋。平定三山,实非微臣一人之功,若无青州清风寨兵马相助,难竞其功。”
这一番话说出来,不少人微微颔首,就连宿元景也对他露出赞许之色。
高俅说道:“万岁,童太尉如此器重犬儿,本应感激。但犬儿初入军营,虽小有战功,无不是托皇上洪福,才侥幸平定三山。犬儿所言,也是臣之所想,揠苗助长终难成器。”
徽宗说道:“好,高卿胜而不骄,果真有大将风度。但将你留在小小白马镇,岂不是大材小用?童卿所言,深合我心。两位高卿,就不要谦虚推诿了。”
高槛心中直突突,高俅也脸色阴沉下来。但皇上既然要将高槛调去蓟州,自己总不能不识抬举吧?
高俅、高槛两人同时看向童贯,眼中隐含怨恨之色。
高槛心中念头转动,皇上金口玉言,既然已经说了出来,总不能让他当着群臣再将说出的话吞回去吧?
也罢,去蓟州就去蓟州。
但就算去,也不能就这么白白的去,至少得提些条件才能去吧?
他转身面对徽宗,唱喏说道:“万岁圣恩,微臣感戴。如若调微臣去蓟州,微臣有两个请求,不知万岁能否应允?”
此话一出,几乎是全场哗然。这句话谁都听得出:要我去蓟州可以,你得答应我条件,而且这条件不止一个,而是两个。
所有人的眼光齐刷刷的落在高槛身上,不少人为他悄然捏了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