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诺在听说外出探索的部队竟然带回来这种好东西之后,亲自来到了蛊虫的种植现场。作为目前地下基地的技术骨干,蓝诺们保留的记忆之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关于山河共和国遗留下来的技术的。
元石作为仙人之下修行界的根基资源。自然没有不研究的道理。如何更高效的利用泉蛋蛊,高效的让其持久产生资源,也正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蓝诺们这次带来了大量高端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专门在地下最深处开辟了一处矿脉区,开始种植特殊的金属矿床,以便元石的结晶与产出。
通常情况下使用这种蛊虫的时候都比较随意。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将其种植在地上,然后任由源泉活水涌出来。接下来只需要静静等待就可以。
地下自然会生成一片灵气十足的湖泊,在湖泊的周围则会生成一片矿脉区域只需要在这片区域进行采矿,就可以持续的收获元石。
但这种简单粗暴的种植方式却无法获得最大的收益。道理其实很简,直接种植下去,然后采集,就类似于最原始的时期的刀耕火种。虽然简单有效,但在收成方面其实是要比精耕细作乃至科学化管理差的多的。
目前地下基地不缺人,缺的是资源,那自然就要利用起来自己丰富的人力资源。来尽可能的将每一份收益都最大化。
人造矿床就是一种类似精耕细作一样的技术。本质上这还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却能够将矿石的产量提升到粗放种植的一点五倍乃至是更多。
简而言之就是利用能够引导元气流动的金属,搭建起一个多边形的网格,引导元气的流动的同时。在网格的节点上植入结晶的凝结核,如此一来不只是能够更有效的利用元气,提升产量还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让产量爆发开来。
寻常的泉蛋蛊,即便是在北原,时间相对较短,也起码要3~5年才会彻底枯竭,释放其中储存的全部元气,但在高效结晶的前提之下,理论上可以在半年之内就将其中的灵气压榨干净,短时间内的压榨,或许会导致理论的极限产量有一定的降低。但在科学的管理之下依旧可以比原始开采模式多出一半左右的产量。
如果采取细水长流的模式。有节制的控制结晶核的数量,维持周边生态环境之中元气的充足。那理论上维持时间甚至可以比自然状态下更久。总产量也会高得多。
但目前需要解决的是迫在眉睫的资源危机,放弃一定的长期收益也是不得已的事。
差不多有一半的泉蛋蛊,种植下去之后是被短时间内高效压榨,另一半则是用来作为长期作战的战略储备。
在无数人的关注之中。工程队很快就完成了矿床的生产和安装,在地下基地众多显像管屏幕和幕布之上,施工人员将珍贵的蛊虫安置在矿床的中心。随着接触到矿床之后,蛊虫开始裂开,蛋壳之中涌现出一汪泉眼。泉眼落地生根落在矿床之上之后,就开始源源不绝的向外喷涌灵泉,形成一小方湖泊。
而湖泊的流水则沿着雪花形状不断向外六边形扩展的矿床流动,流动到每一个节点,就有一个节点被缓缓点亮,释放出萤火虫一样的荧光。而在这些节点之上,则有小小的晶体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缓生成,那正是一枚枚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元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幼年体的石头会逐渐膨胀。形成坚硬的外壳,最终变成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元石,也是曾经这个世界上凡界的通用货币。
这一刻地下基地之中传来了此起彼伏的欢呼之声。即便是那些刚刚加入地下基地之中,还没有了解这里各种先进技术的人,也能深刻的理解屏幕中那一幕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们成功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现在资源最为枯竭的时刻度过了,那每天半饥半饱的配给制要不了多久也会逐渐解除了。
事实也是如此。根据目前的产量进行预估。在接下来的半年内,十个高效采集的泉蛋蛊枯竭前,地下基地的资源都是有不小的赢余的,而这加上外出的部队搜寻回来的那部分,盈余的量还会更多,原本即将濒临崩盘的局面。终于硬生生的被盘活了。
生产部门的蓝诺,看着屏幕上生长出来的一颗颗晶莹的晶体,也不由得面露喜色。心中不由得盘算起来:“民以食为天,我这个食用菌培养部门,也算是主力的食物生产机构了。以前每天也就只能分到七八百颗元石,生产设备根本没办法满功率运转。也不知道这次能够收到多少物资,但愿能把那几个菌种培养基仓都利用起来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