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他教给我很多东西。”</p>
“……”</p>
俩人聊着天,不知不觉车到了县城。</p>
姚瑶一看路不对。</p>
连忙问道:“咱们怎么开到县城来了?”</p>
“到剧团去,和蓝阿姨他们正式签订合同。”</p>
三部车停在了一处小院落前。</p>
姚瑶先下了车,对这古朴的院墙起了兴趣。</p>
她走到院门前。</p>
大门的两边挂着两块竖下来的牌匾。</p>
左边一块写着:新南县剧团。</p>
右边一块写着:潇潇曲艺社。</p>
上面还有横匾,写着四个大字:艺修人心。</p>
“怎么样?这些字儿还好吧?”</p>
蓝潇潇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p>
姚瑶转过身,指着这些牌匾看着她:“阿姨,这些字儿是你写的?”</p>
“对呀,怎么样?帮阿姨点评点评。”</p>
姚瑶又仔细看起字来,看完说:“阿姨喜欢宋徽宗?”</p>
“你这丫头不错嘛,我剧团的人至今不知道这些字是啥体,你一眼就看出来了?”</p>
“我从小学画画,也学过书法,临摹过一阵儿瘦金体。”</p>
“哎呀呀,你这丫头,我是越来越喜欢你了,咱俩忒有共同语言了,走走走,进去!”</p>
蓝潇潇仿佛找到知音,亲热地挽着姚瑶的手走到门前。</p>
她轻轻一推,门就开了。</p>
“门不锁呀?”姚瑶惊讶地问。</p>
“不锁,里面有人住着。”</p>
“剧团还有专职的演员?”</p>
“也不专职,但这一家子在城里没有房,所以这几十年就住在剧团里,这样我们也有个看家的,一举两得。”</p>
俩人走进院子,又令姚瑶感到异常新奇。</p>
丁寻和赵玉玲跟着走进来。</p>
赵玉玲和姚瑶一样,像刘姥姥初进大观园。</p>
俩人都惊讶得好一会儿才镇定下来。</p>
姚瑶拉着蓝潇潇问道:“阿姨,您这院子可堪比江南的园林呀,太美了!”</p>
“就是,就是,简直就是如诗如画。”</p>
赵玉玲也跟着赞不绝口。</p>
在门外绝对想不到,仅仅只是一墙之隔,里面竟别有洞天。</p>
花圃绿化带就不用多说了,精致的小亭台水榭就能令人称奇。</p>
院墙边还有一个开满荷花的小池子,池子的中央有一座形状奇异的假山。</p>
假山上有一个别致的小戏台。</p>
戏台上一个三寸高的小花旦正舞着长袖,花旦旁边是一名小生。</p>
“阿姨,这花旦……”</p>
姚瑶和赵玉玲同时喊出声。</p>
“对,这花旦就是照我的脸雕出来的,很像吧?”</p>
“太像了,这谁雕的呀?”</p>
“我雕的。”</p>
蓝潇潇轻飘飘地回答。</p>
“您……您雕的?”姚瑶愣住了。</p>
赵玉玲快人快语,不可置信道:“我不信,阿姨一定是在开玩笑,您这双手就不是做雕刻的。”</p>
蓝潇潇笑了笑,转头看向姚瑶:“你认为呢?”</p>
“我信,我相信是阿姨自己雕刻的。”</p>
姚瑶肯定地回答。</p>
蓝潇潇满意地拉着她的手对赵玉玲说:“看到姚瑶,就仿佛看到年轻时候的我。”</p>
“阿姨,我之前在余家窠村的时候还跟丁寻说,你和姚瑶的背影简直一模一样呢。”</p>
“是嘛?看来我和姚瑶果然有缘!”</p>
蓝潇潇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又问姚瑶:“你怎么相信是我雕的?”</p>
“因为,也只有您这么兰心蕙质的人,才能雕刻出这么形神俱佳的作品。”</p>
还有一点令姚瑶相信的原因。</p>
那就是从小娇生惯养长大的叶雅心,同样十指纤细修长,却能用大理石雕刻出墨城的市标。</p>
蓝潇潇听了异常高兴。</p>
一手牵着瑶瑶、一手牵着赵玉玲朝屋里走。</p>
“我领你们去看一件东西,看完你们可别吃惊哦!”</p>
</p>